近幾年在清潔保養產品,特別是洗沐浴產品當中,有一組神秘數字 pH 5.5 在廣告的力推之下,幾乎都無人不知。彷彿要達到這個「黃金標準」的 pH 值,才是最完美的產品。

原本弱酸性配方,只是品牌的特色,品牌藉助廣告發聲,再經由媒體網路擴散之後,「弱酸性」儼然變成王道,鹼性成了人人喊打的劣質品。

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?

我們的皮膚真的喜歡弱酸性配方嗎?

弱酸性真的那麼重要嗎?

這一次,有請奇蹟博士來解答。

 

皮膚的酸鹼值其實是變動的

皮膚的酸鹼值測定,是先在皮膚上塗上薄薄的一層蒸餾水,然後以酸鹼試紙或者酸鹼測試儀(pH meter)直接貼在皮膚表面測試而得。

換言之,所測得的酸鹼值是自皮膚排出的汗液與皮脂膜混合的暫時狀態。

所以,即便是同一個人,在同一天不同時間測相同皮膚位置,其酸鹼值也是變動的。

以這樣的方式,平均測得的結果,約在pH4.5~6.5之間。

乾性肌膚,測得的數據偏低pH4.5;油性肌膚則高pH6.5。

如果這算是皮膚的酸鹼值,那頂多只能代表「最外層角質層的酸鹼度」,這樣的pH值並非角質細胞的生理特性。

單獨從pH值來看皮膚組織的話,

最裏層的真皮層pH7.4,再上來一點的表皮活細胞層pH7.2,再往上防禦底牆的顆粒層為pH6.8,最外防禦牆的角質層pH4.5~6.5。

弱酸性才不會傷害皮膚健康?

對敏弱與乾燥皮膚來說,由皮脂與汗液所組成的「皮脂酸膜」,就是最好的天然防護衣。

這層防護衣是為了阻擋外來異物用的,特別是細菌、黴菌等的入侵。

當這層皮脂酸膜「被洗去」,就有如被脫去防護衣一般,對乾性與嬌弱肌膚就有屋瓦漏水的困擾。

而傳統的清潔類產品,清潔力強的,多屬於鹼性配方。

在臨床蒐證上,往往就出現鹼性清潔產品是破壞皮脂酸膜的罪魁禍首的結論。

但事實上,這是「過度清潔」惹的禍!

也就是說,中性或偏弱酸性的清潔品,只要具有優異的洗淨力,一樣可以讓皮脂酸膜大量流失,脫去防護衣而造成肌膚困擾。

實驗數據告訴我們,以pH10的香皂來清潔皮膚,沖洗乾淨後皮膚的酸鹼值為pH8,30分鐘後為pH7,一個小時後為pH6.3。換言之,一小時就完全恢復常態。

市場經驗也證明,諸多異位性肌膚專用、嬰幼兒肌膚專用的清潔品,是鹼性高達pH10,清潔力卻是偏低的肥皂。

所以,鹼性不是問題的根源,「去脂力」才是真正造成皮脂酸膜流失的關鍵。

鹼性清潔保養品會不會破壞弱酸性皮脂膜?酸性清潔保養品是不是就比較能保護弱酸性皮脂膜?

答案是:不一定。



重點不在PH值,而是有沒有「過度清潔」,把皮脂膜破壞了。



確實,偏鹼性的清潔用品,通常對油污會有比較強的清潔能力。因此發生「過度清潔」的可能性,就會比較高。

加上有些人喜歡用水晶肥皂( pH 值高達 11-12 )來清洗,這樣的狀況確實很容易傷害皮脂膜,產生皮膚的問題。

因此市場許多人上對於「含皂」,或者是偏鹼的產品,一直有些恐懼。

但是清潔這件事情,除了產品的酸鹼性以外,還要考慮清潔的時間、清潔的方式,即使是酸性的清潔劑,如果本身清潔力很強、清潔時間過長、過度用力清潔,也都還是可能發生「過度清潔」的問題。

基本上,如果使用的產品 pH 值在 4-9 之間,這種弱酸到弱鹼的範圍,按照正確的使用方式,通常是不用太擔心的。

即便是弱鹼的產品洗下去,皮膚表面的 pH 值上升了一些,其實只需要一小段時間,表皮就會回復到正常的 pH 4.5-6.5 的範圍了。

所以看完這段,你就能了解:清潔產品在弱酸到弱鹼範圍都可安心使用,重點是不要「過度清潔」。

如何保護皮膚的防禦力?

美麗肌膚的磐石,是擁有傷害不入侵的防禦力。

而首要任務是「溫和清潔不過度去脂」,次要補強是「加強肌膚保濕滋潤」。

如此而已,與產品是不是弱酸性是無關的。